内容提要:本文以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为依据,从精品自身必然拥有的内容内涵与必然呈现的外观外延两个方面入手,将判断精品的标准归纳为“时代”“人民”“精神”与“原创”“审美”“化育”,并分别对这六个维度进行了阐述阐发。这六个维度是对习近平文艺精品观的归纳和总结,它们有机统一,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判断“精品”的六大元素,为精品创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 精品标准 六个维度
自2022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1之后,有关“精品”创作的问题就一直得到文学艺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出精品”也已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成为理论工作者的基本共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精品”?我们又该怎样认识“精品”?本文将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这三个最重要、最集中地论述文艺与创作问题的“讲话”文本为依据,从其对“精品”的相关论述和阐释出发,从精品自身必然拥有的内容内涵等内在因素和精品自身必然呈现的外在外延等外在因素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将内在因素概括为精品的时代、人民、精神维度,将其外在因素归纳为精品的原创、审美、化育维度,共六个维度,谈谈自己对于“精品”的粗浅认识。
一、精品的时代维度
文艺作为时代的产物,要打造文艺精品,离不开时代生活为其提供的丰厚滋养。纵观历史,能够流传至今并仍然广为传颂的文艺作品无一不是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生活、凝聚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的经典之作。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任何文艺的书写创作,都离不开对时代生活的反映。习近平从时代生活与文艺事业的密切关系出发,深入探讨了时代对于创作精品的重要性问题。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2,是任何一个时代对文艺的呼声与期望,也是习近平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而文艺何以无愧于时代,最关键的还在于要立足时代、反映时代。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3文艺要反映时代,“社会的色彩有多么斑斓,文艺作品的色彩就应该有多么斑斓;社会的情境有多么丰富,文艺作品的情境就应该有多么丰富;社会的韵味有多么淳厚,文艺作品的韵味就应该有多么淳厚”4。“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5显然,从以上他对文艺作品与时代生活关系的阐述中,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感受到文艺精品抑或经典作品与时代之间不可割舍的紧密联系。事实上,对于作家艺术家而言,虽然文艺创作离不开想象与创造,但是这种想象与创造根本无法离开时代与现实为其提供的坚实根基。吴承恩曾在《禹鼎志•序》中提到:“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6由此可以见出,吴承恩写志怪小说,虽以鬼神故事为主,但其目光始终集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以求针砭时弊,扶正祛邪。正如他的经典之作《西游记》虽然在艺术想象上丰富、奇特、大胆,但终究是时代的产物,由时代中来。而且,也正因为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以及时代发展的本质规律,才得以最终超越其特定时代而久盛不衰。另外,从创作本身来看,作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于他本人来说才是最熟悉也最丰富多彩的,只有身处其中,感受它,理解它,才会真正的爱它或者恨它,最终才能诉诸笔端,宣泄情感,抒发思想。因此,只有反映时代,从时代的沃土中汲取故事和滋养,为作品注入生活与情感,才能写出优秀的文艺篇章,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时代记忆和记录,留下经久不衰的绝响绝唱。
反映时代,关键在于进入时代、读懂时代、理解时代。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社会是一本大书,只有真正读懂、读透了这本大书,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7当下我国文艺之所以有高原缺高峰,与部分文艺工作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时代生活的深入探索,缺少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浮于社会表面,在创作中脱离时代甚至违背历史,与习近平指出的当下创作问题的关键即“浮躁”是分不开的,这样的文艺作品显然无法在思想内容方面达到精品所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艺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演绎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社会景象。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抓住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无愧于时代的书写创作,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的:“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9今天,作家艺术家要打造文艺精品,就应该明确文艺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时代,把握时代,以新时代文艺创作素材的极大丰富,助推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
二、精品的人民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