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幽默,果然是刻在骨子里的。
前两天,一90后东北女孩@暴躁涛哥 就靠整花活儿上了热搜。
还是个自带年味的活儿——
1:1还原蔡明老师28次登上春晚的全部造型,还重现了经典台词名场面。
别说,气质这块还真被她拿捏住了。
乍一看,还以为蔡明老师本人搬出了珍藏的演出服,提前跟大家伙“云过年”。
来源|快手用户@暴躁涛哥
有多像?
连本尊都直呼好玩儿,并忍不住转发回应的程度。
作为登上春晚次数最多的女艺人之一,蔡明已然成了春节的一个重要符号。
只要她一出现,仿佛就嗅到了年味。
这波回顾和联动,大家都在哪里买球 欧洲杯,算是直接唤醒了一代人刻在DNA里的春晚记忆。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看春晚、回家过年,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仪式感。
因为家人,才是过年氛围感最重要的来源;
回家团聚,才让过年有了盼头和期许。
然而,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在春节实现团圆梦。
好在,快手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些异地过年的普通人身上。
异地过年一般是什么场景?
无法实实在在地亲昵拥抱,也没能亲口尝到熟悉的手艺,只能隔着一方小小的屏幕,通过视频连线“云团聚”。
所以才会有《一封家书》这样的歌曲,在看似絮絮叨叨的歌词里,将对家人的关心叮嘱深埋其中。
在小年夜那晚,飘就因为一个舞台红了眼眶。
杨迪带上妈妈,和快手用户@郭柳玲 母女,以及保安小哥@阿敏与啊波 一起同台合唱《一封家书2022》。
综艺爱好者估计都对杨迪和张加丽女士这对“搞笑母子”不陌生。
但这次,难得有机会看到杨迪和妈妈以另一种状态出现在镜头前,说说心里话——
小时候家是我的世界,妈妈常说快快长大
现在见到世界好大,妈妈常说早点回家
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就能引人发笑的杨迪,在面对家人时也会彻底褪去喜感,满腔真挚感人。
因为最动人的表达,往往只需最简单质朴的语言。
比如@郭柳玲 母女,女儿对抚养自己长大、照顾病父的母亲心存感激,决定从她手里接过接力棒——
“爸爸的身体就别担心啦,以后交给我来照顾他”。
母亲对放弃梦想的女儿,也满是心疼和愧疚:
“你是妈妈心里的舞蹈家,现在却只能独自扛起家”。
看似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成员内心独白,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演讲。
却也是千万个普通家庭的情感缩影,让无数人同频共振。
到了@阿敏与啊波 这,更是将这种质朴的恋家情怀发挥到极致。
对家人三言两语的简单问候,就唱出了网友心中的挂念,也唱出了家人难得团聚的激动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