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6月16日消息(记者盛杨泳 通讯员谢炳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在江西吉安,毫无疑问,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
“深化‘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聚力打造世界红色旅游目的地。”在江西省吉安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少玄立足全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描绘新的宏伟蓝图。
放眼世界的底气,源自持之以恒的追求。近年来,吉安坚持将红色旅游作为推动该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找准“独好”特点,放大“红色+”效应,培育出一整套日益丰富的红色旅游景观体系,红色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有力支撑。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市接待游客593.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81亿元,均列全省前三。“十三五”以来,该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今日的吉安,红色之旅“万山红遍”。
吉安市航拍(央广网发 习道斌 摄)
大干项目 推动红色旅游提质扩容
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王炸”。旅游发展,世界杯买巴西让一球赢,同样离不开项目支撑。
尽管已是夜晚,但井冈山市“两湖一山”项目施工现场依旧一片忙碌。“自5月1日以来,项目部抢抓夜间良好天气,平均每晚投入作业人员100余名、机械10余台,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工。”项目总工程师宋平说。该项目总投资5.19亿元,完工后将极大提升井冈山旅游环境。
以大项目为支撑,吉安先后推进井冈山红色景区改造提升工程、龙冈畲族乡张家车苏区中央局遗址群、东固革命根据地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改造提升,精心打造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永新贺页朵誓词广场等一批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吉安段、红色名村等红色打卡点。
一手加快景区建设,一手促进要素增值。文旅“五个一”工程的大力实施,助推每个县(市、区)赛马比拼,纷纷在“新建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做旺一条夜市经济商业街、打造一批本地名人故居、有一个上规模的商业综合体、新增一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上加力加码,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欧洲杯那个网站可以买球,促进红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吉安出台全省首部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地方性法规——《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对市内重大事件发生地,著名会议会址,著名战斗遗址,重要人物工作、生活过的旧居、故居、牺牲地或纪念建筑物等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让红色遗址褪去历史烟尘,成为可亲可感的身边风景。目前,全市现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和不可移动红色文化遗存千余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放大效应 推进红色文旅深度融合
“逛红圩、品美食,还可以寻茶旅、访田园、游农场,别有一番风味!”端午假期,在遂川县草林红圩特色小镇,游客们三五成群,感受圩场独有的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魅力。该特色小镇以圩文化为核心,红色文化、茶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支撑,集红色研学、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全市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吉安充分拓展“红色+”功能,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相融合,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红色景点精彩呈现。
在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围绕丰富的红色历史,结合当下火热的乡村游、研学游,将村庄打造成研学基地。“去年基地接待游客3.4万人次,营业额达690万元,今年已与7万余名参加红色培训的学员签订协议。”井冈山红圣研学实践基地总经理谢炎军说。
在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依托红色文化、祠堂文化、书院文化,推进《送郎当红军》等一批实景演艺节目、一部渼陂题材电影等“十个一”项目,恢复和引进传统美食、非遗传承等64个旅游新业态,古村生机与活力全面焕发。
在泰和县马市镇,依托马家洲集中营旧址,建成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以复原陈列的方式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打造成集红色文化教育、红色主题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基地。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央广网发 吴晓云 摄)
在永新县,以“红”为媒,精心打造12个“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名村,让革命旧址“活”起来,让红色记忆更鲜“红”。
上一篇: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