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局部
“桥如虹,水如空。”在《清明上河图》中衔接着汴水两岸的优美曲线,是一座木构“虹桥”。桥上熙攘的人群,水面繁忙的漕运,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经典场景,也留下了宋代虹桥的珍贵印迹。人们曾一度以为这种结构精巧的木拱桥已经消失,直到当代浙闵交界的山区中百余座木拱廊桥被发现。
三条桥(钟晓波/摄)
浙江泰顺这些有廊屋的木拱桥始建时间最早也可追溯到宋明时代,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它们是中国古建营造技艺的典型代表,是集乡土文化、建筑美学和历史价值于一身的传统文化瑰宝。
“稻田作家”周华诚,历时两年多寻访浙江泰顺古廊桥,挖掘和体验廊桥古今故事与现代精神注脚,并结合廊桥的丰富知识,写作《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一书,2023新年隆重上市。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
周华诚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
“泰顺的古廊桥,是大地上的册页,每一页都写满故园风雨。古廊桥的保护、修复、传承的故事,像树叶一样缀满泰顺人的时间之树。”(本书P141)通过这本书,2022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圈规则,作者带你去探访:这些承载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建筑还好吗?这些古老廊桥不用一铜一钉,全靠木头交叠穿插,如何经受住数百年风雨?乡民们一往情深建桥、圆桥、守桥,背后有着怎样的精神密码?从小梦想着能亲手建造一座廊桥的小木匠学成了吗?
三条桥、薛宅桥、北涧桥、泰福桥、永安桥、同乐桥……百岁的守桥婆婆、护桥的乡亲、桥边的茶馆、学艺的少年、寻桥的姑娘——一桥一生,直抵人心。
《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是“浙江廊桥”这一文化名片的首次散文化、故事化呈现,天然质朴、辞浅意深的文字和清远悠静的图文设计,尝试了有温度、有生命的全新廊桥表达方式。
旧时光、桥头的茶馆、一桥一生、时间的消息、任是东流去、致流水、廊桥之神、山水桥间一席茶、廊桥相见——九个篇章如九段古筝曲,从文字的旋律间流淌出一首婉转的廊桥古曲,奏出了桥上千年的时光、挑夫的足迹、过去和未来的信仰……
廊桥不只是桥,更是根脉,是家园,是日子。
浙南的古廊桥大多始建于宋、明、清代,很长一段时间乡亲们都称这种木构拱桥为“蜈蚣桥”“柴桥”。为了出行歇脚,为了精神的信仰和追求,乡民们自发出钱出力,从山野密林精选树木,一根一根“敲打组装”起了这一座座“风雨亭”。桥上设有神龛,供奉着观音、财神、土地、十四娘娘等各种各样的神灵,一代一代的乡民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抖擞起精神,走向外面喧嚣的俗世,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
什么样的行人过客都走过,不仅有商人和挑担客,预测南美卡塔尔世界杯出线球队,还有求取功名的士人或江湖游医术士。风雨天气,乞丐在桥上将就过夜;寒冬腊月,官员赶路也会在此借宿。数百年时光,古老的廊桥,更加古老的大树,比大树还要古老的溪流,既是宁静,又是震撼,深深融入乡民的血脉中。
一些古廊桥多次毁于水患,又多次重建。2022年“莫兰蒂”台风短短两小时内冲毁了三座“国保”廊桥。雨还没停,洪水稍退,人们就自发到溪流中搜寻被冲走的木桥构建。人在,桥在。屡毁屡建的廊桥,更加成为恒久的精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