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延安,你会想到什么?是革命圣地的红色记忆?还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黄帝陵?
6月11日23时,《跟着声音去远方》的脚步来到了陕西延安,中国之声主持人陈亮、延安交通音乐广播主持人赵晶带你走进延安,看看中国革命圣地的历史与今朝,品黄土文化的别样风情。
红色的延安:革命圣地闪耀时代光芒
传唱了近80年的《南泥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如今的南泥湾,远山郁郁葱葱,脚下禾苗青青,还有现代化的南泥湾机场、南泥湾湿地国家公园。很难想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这里还是荒草丛生,沼泽遍地。
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到陕北“好江南”,是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用双手创造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的盛景,短短三年时间内实现了自给自足,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座“精神地标”。毛泽东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就在这里率先发表。《为人民服务》为追悼立党为公的楷模张思德所作,这名普通而伟大的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心为民,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指引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如今的延安枣园辖区,活跃着大大小小十多支张思德便民服务队,他们一心一意解民忧、纾民困,唱响了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歌,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当代张思德”。
从1935到1948年,怎么买球比分不会亏,党中央、毛泽东在延安的十三年,让这个在地图上本不太起眼的山城,从此放射出耀眼的红色光芒。被悉心保护的宝塔山、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等445处延安革命纪念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和红色文化资源。
“呐喊”的延安:“万众瞩目清凉山”
延安王皮湾村,是人民广播的诞生地,因为这里偏僻,战争年代便于隐蔽。1940年12月30日晚7点整,刚刚成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王皮湾村的窑洞中,发出了响亮而振奋人心的声音,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正式起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使用的第一台发射机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培养出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辑、播音员和技术人员,世界杯竞球在哪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打破了敌人的新闻封锁,打开了我党、我军向世界宣传的窗口,向世界发出站起来的新中国强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延安新闻纪念馆
全国唯一一家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坐落在延安清凉山南麓,这里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等众多新闻机构的所在地,因此清凉山也被称为“新闻山”。陈毅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曾赋诗称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黄色的延安:民族圣地和“两黄”特色
延安被称为“两圣”,一是中国革命圣地,二是中华民族圣地。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据《史记》记载,死后被葬于延安桥山。延安的黄帝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每年清明时节,公祭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传统盛事必不可少,大批海内外儿女回国祭拜,是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重大盛典。
除了“两圣”,延安还有“两黄”,即黄河自然景观、黄土风情文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名列全国第二大瀑布。黄河的壮阔和气势雄浑,掀起了无数人对黄河的向往之情,更孕育着延安人民正直豪爽的精神底色。
下一篇:太行革命老区:太行山上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