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市灵璧县禅堂镇三周村去年举办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演出中,随着一阵铿锵锣鼓声和泗州戏“过门曲”响起,由曹坦泗州戏少儿培训班小学员演出的传统戏《穆桂英挂帅》选段《点兵》便开始了。穆桂英是戏曲中率军杀敌的巾帼英雄形象,她和杨家数代男女老少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具有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操。小演员把这段颇有难度的“说唱快板”唱腔一气哈成,一曲唱罢,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殊不知这些小演员在培训班跟师学艺才到半年。这个小学员的师傅就是该县“非遗”项目泗州戏传承人曹坦。
曹坦是灵璧县禅堂镇三周村人,近年来坚守初心,专注泗州戏,不仅自己学习加演出,还开办戏曲培训中心,免费教学潜心教培。一年多来他培养了22名孩子和9名成年人。他钟情于非遗文化传承,免费培养“萌娃”学戏的事迹被《安徽卫视》公共频道、《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多次报道过,在省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创作编排了本土特色的《送钱》新剧本发表在《黄淮海文艺网》杂志刊发,这个剧本在全县巡回演出中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痴心拜师学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泗州戏唱腔念白有北方戏曲的激昂慷慨、南方戏曲的温柔舒缓;有难度极大的花腔和花舌及民间琴书的平实质朴。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曹坦12岁时开始拜师学艺,师承老艺人陈春花。在老师严管教训下,深得泗州戏“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艺术要领。曹坦在演出中主要以扮演武生,妻子郑美侠则擅长扮演各种旦角。多年来,他们夫妇一直从事民间戏曲演出,2006年—2022年曹坦从事过道路建设监理工作。尽管收入稳定,比从事民间戏剧演出还要高一些,但对泗州戏刻骨铭心的喜爱,让曹坦总觉得少了些什么。2022年,灵璧当地一家名叫“复兴”的民间剧团,找到曹坦,邀请加盟。于是,曹坦辞去工作,回到家乡重操旧业。几年后,他又成立了自己的民间剧团(2022年成立,今年5月份注册)。目前这个剧团有演员22名,每年演出在150场左右。
爱心传承教戏
2022年市里组织了一次全市泗州戏展演比赛,曹坦夫妇积极参加。这期间曹坦注意到,来参加这次活动的200多名泗州戏演员当中,绝大多数年龄都与他们夫妇相仿,年轻演员很少。他不禁为泗州戏可能出现的后继乏人的境况担忧……
去年1月,曹坦被灵璧县有关部门确立为“泗州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坦在与家人商量后于3月21日,在自己的家乡禅堂镇三周村开设了戏曲培训班,免费招收周边留守儿童进行泗州戏“手、眼、身、法、步”演艺艺术培训。经过宣传动员前来参加培训的不仅有22名8-12岁的儿童,还有9名成年戏曲爱好者也缠着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培训班场地由村里提供,培训班支出由曹坦自己承担。一年来,曹坦为免费教学和添加道具共花去了上百万资金。在接受省卫视记者采访时,曹坦面对着摄像机镜头深情地说:“作为泗州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泗州戏的传承、发展,让更多地孩子能学会泗州戏的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艺术要领,足球买大2球进多少个才赢,我贴点钱也愿意。”
去年九月份,安徽卫视的记者们来到培训班采访,被这里少年学员的压腿、劈叉、拿顶、小健子、小炮滚翻等泗州戏基本功表演深深吸引住了。随着小学员的一招一式的表演,在摄像机的转动中,记者们把这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摄入镜头里。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广场上,传统戏《穆桂英挂帅》的小折子片段《点兵》,也被这些稚气未脱的小学员表演得惟肖惟妙。随着一阵锣鼓铿锵声,身穿戏服的学员踏着锣鼓点威武上场,元帅穆桂英一个“叫嗓”赢来了一阵热烈掌声……
热心为民送戏
曹坦除了在培训时教小学员,还利用县镇“清廉乡村”文化活动,把小学员带到“练兵场”来实习。该乡的风河村是全县“清廉乡村”示范村,西安欧洲杯买球,小学员又与该县的部分文化志愿者一起来到地处全县“清廉乡村”示范村的凤河村作移风易俗专场演出。去年秋天在为传统剧目《牧羊圈》演出中,小学员们为戏中的大将军朱纯东扮戏当马童,小学员一个箭步空翻又随手为将军“牵马”,好几个难度较大的武打动作一口气完成,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爆豆般的掌声。为了让附近学校的青少年学生也从泗州戏这个“非遗”传承项目里,感受到民间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与魅力,曹坦他们还带着培训班的小学员走进校园演出,让泗州戏这个“非遗”种子在校园扎根……据不完全统计,曹坦泗州戏少儿培训班在附近中小学演出共有十多场次,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近万人次。在该县禅堂初中演出后,曾有20多名学生找到曹坦,要进培训班学戏。